爱国主义宣传中心以无资金

低价六十万出售本站并同价出售多个著名网站(首页底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海南东方强令400名农村学生转学 教育局称合法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3-04-14 21:39:58
来源:

海南东方强令400农村学生转学 教育局称合法

东方市教育局贴出的公告

海南东方强令400农村学生转学 教育局称合法

公示的学生名单

人民网海南视窗3月5日电 “我们孩子入学都是经过层层审批,而且也花了不少钱,现在突然就说让我们的孩子转学,凭什么?”3月5日上午11时许,正在东方市铁路小学接孩子放学的吉女士说起当地教育部门强行要求在该小学就读的农村籍孩子转入另一所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一事时,十分气愤。

据记者了解,这次按照东方市教育局要求转学的学生约有400名,这些学生的家长认为,东方市教育局这样做完全是对农村孩子的歧视。但东方市教育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义务教育阶段儿童不能跨学区注册入学,这是依法行政。

教育局公告:乡镇户籍生要转学

据东方市铁路小学学生家长吉女士反映称,她的孩子现在是东方市铁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新学期刚开学两三日,学校就张贴出公告,要求该小学一、二年级乡镇户籍的学生转学到东方市港务中学小学部。对此,家长觉得很不合理:第一,现在已经开学,他女儿在铁路小学读一年级已经一学期了,基本上适应了这里的环境,突然被要求转学,心理上无法接受;第二,无论是教育局还是学校都没有提前向家长说明有关情况,就“为什么只要求农村籍学生转学”的问题给学生家长有一个明确合理的说法;第三,港务中学小学部一二年级已经停止办学很久了,现在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师资力量都根本和铁路小学无法相比。

一位学生家长向记者提供了落款为“东方市教育局、东方市铁路小学”、日期为2013年2月28日的公告,该公告称:“根据《东方市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创建规范化学校,实行小班化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铁路小学一、二年级乡镇户籍的学生,于3月4日编到港务中学小学部就读,原铁路小学任语文、数学课的教师跟随学生到港务中学小学部任教,请各位学生家长届时到港务中学接送学生。”

家长反对:此举歧视农村学生

“从中央到地方,这些年都在不断强调教育公平,但东方市教育局这样做显然有违教育公平!”家长林女士说,既然东方市教育部门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创建规范化学校,实行小班化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那么无论孩子来自农村还是城市都应该公平对待,但现在教育部门只要求农村籍学生转学,给人的感觉这一行动就是专门针对农村孩子来的,这显然是对农村孩子的歧视。

另外有学生家长提出,铁路小学在当地的口碑确实不错,所以很多家长都愿意将孩子送到这所学校,最终导致部分班级超员,但这严格来说并不能完全是家长的错;如果教育局让孩子转学的目的真是为了“创建规范化学校,实行小班化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话,那么铁路小学目前新建的教学楼尚是空置状态,可以利用这些空置的教室分流学生,孩子和家长也比较容易接受。

教育局官员:属依法行政

既然家长认为教育部门要求农村籍学生转学是对农村孩子的歧视,那么东方市教育局又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呢?

3月5日上午,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东方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这个决定完全是为了孩子。据介绍,目前东方铁路小学一、二年级有9个左右的教学班,每个教学班的人数都有七八十人,完全不符合海南省教育厅对小学教学班学生人数的要求,而且去年省教育厅已下发通知,要求当地教育部门尽快整改。此外,根据东方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为规范东方市中小学标准化办学,优化教学班人数,实行小班教育,教育局选择从铁路小学开始了中小学布局调整。

“按照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儿童是不能跨学区注册入学,我们这样处理也是这是依法行政。”对于为什么只抽调乡镇户籍的学生到港中小学部,东方市教育局负责人称,这是为了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的学位问题。他们之前也召开了家长代表会议进行沟通,并要求一、二年级的教师也要跟随学生到港中小学部教学,从这一点来说,师资力量并没有变化。家长完全不需要担心。

记者发稿时获悉,由于家长反对意见比较强烈,东方市教育局已经暂停此前的做法。

>更多相关文章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热爱我们的祖国,让中华民族更加繁荣昌盛 。》---(中国北京华语社爱国主义宣传中心原中华人民爱国主义宣传中心 。)
人民商场网、人民商城网出售、中华军事网(关帝网)出售、北京民心网、中华新闻网出售、国民新闻网(国民官网)出售
爱国宣传中心资金紧缺,欢迎各界人士捐助。北京华语社收款地址:中国工商银行(621226 1717005970049)杨志强收
本网站发布宣传文稿,(网站首页)每篇文章宣传费三百元,欢迎各企事业单位联系发文 邮箱:903238507@qq.com
华语新闻网:《中华新闻网》--官网。版权所属单位:北京市华语社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5MA005MBT1R.
Copyright@2012-2032 华语官网(华语新闻网)联系电话: 17611656736、17071410443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华语社: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225号 邮箱: zhonghuaxinwen@163.com 微信:zhonghuaxinwenwang
北京市华语社办公新址:北京市房山区城关街道顾八路1区1号,原办公电话:010-56184148因迁址无法使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北京华语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北京华语社爱国主义宣传中心(原中华人民爱国主义宣传中心)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