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宣传中心以无资金

低价六十万出售本站并同价出售多个著名网站(首页底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民心资讯

二十大精神在基层丨从“脚尖”到“指尖”看转变

字体:
发布时间:2022-11-20 09:12:41
来源:新华社

       华语社:新华社福州11月17日电  

题:漳州智慧社区治理:从“脚尖”到“指尖”看转变

  新华社记者吴剑锋、李昊泽

  水电要报修,就打开手机拍一拍;楼道被乱堆乱放了,也打开手机拍一拍……47岁的林妙贤习惯了把自己的烦恼“托付”给一款手机小程序。

  林妙贤是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锦绣社区的居民,她手中的小程序,是当地2020年投入使用的“智慧芳邻”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居民可以拍照留言,将遇到的问题反映给物业,物业会在6小时内给予反馈,超出6小时未被反馈的问题会被传送到社区层面进行督办。

  2014年,林妙贤从县城老家搬到市区,城里的生活曾让她颇感不适。“家里老人办老年证,既不清楚社区办公时间,又不懂带哪些材料,好几次扑空、白跑。”林妙贤说。

  眼下,类似反复跑腿的“脚尖烦恼”正悄然化解。小程序上,从基层办事到便民服务,从志愿服务报名到社区通知查看,居民都可以“一键通达”,免去了跑腿之劳。

11月4日,志愿者们在讨论入户宣传“智慧芳邻”绑定工作。(受访社区供图)

  “以前总觉得居委会离我们有距离,现在‘智慧芳邻’小程序上老百姓的投诉事事有回音,我们才觉得居委会就在我们身边。”55岁的居民黄燕红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努力做到让数据多流动,老百姓少跑腿,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到社区的关怀。”锦绣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司静说,启用至今,“智慧芳邻”平台共处理问题435个,其中物业限时解决215个,社区督办解决220个。

  从“脚尖”到“指尖”,“智慧芳邻”平台帮助老百姓传递心声,很多过去由于沟通不及时造成的基层矛盾得到化解。如今,这样的平台不仅是社区居民的“掌中宝”,还成了社区工作者的“解压阀”。

  锦绣社区有3450户人家,近9000位居民,但社区“两委”只有11人,繁杂的工作和众口难调的诉求让社区工作者疲于奔命。自从“智慧芳邻”上线后,不少曾经“跑断腿”的工作任务,现在点点鼠标就能完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后,我们萌生了一个新想法,大家计划利用平台的线上投票功能,推动辖区的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陈司静感叹,锦绣社区成立17年以来,多次动过这个念头,但苦于传统手段需要上门逐户征询,难以在有效时间内收集到足量票数,最终只能打退堂鼓,如今科技让这一设想成为可能。

  锦绣社区是漳州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缩影。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漳州各地正试点用数字技术打通基层治理堵点。

11月10日,社区居民在“全龄段公益时间银行”用自己的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奖品。(受访社区供图)

  走进漳州市蓝田街道龙兴社区鸿浦豪园,小区监控中心正以AR实景地图的形式显示着小区内的动态信息,人员往来异常、高空抛物等预警信息一览无余。

  过去,龙兴社区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较强,高空抛物现象时有发生。“自从使用高空抛物智能检测系统后,后台会自动拍摄取证,高空抛物的时间、地点、路线,在后台即可一目了然,不文明行为大大减少。”蓝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沈超说,街道正准备在现有基础上延伸开发智慧物管平台,打造“社区经济圈”,社区商家和居民可以在平台上发布任务或接单,盘活社区空闲资源。

  在漳州,越来越多数字技术应用于社区治理。有的社区应用智能管理平台,一旦井盖被移动,平台会自动发出报警信息;有的接入智能雾森降尘系统,PM2.5等污染指数超标时,系统会自动启动高压喷雾;有的则在线上开设志愿时间银行,让志愿服务变得利己利人……

  “‘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要求。未来,我们将推动更多数字技术下沉基层,让社区治理更有精度,更显温度。”漳州市委政法委基层治理科科长林腾说。

>更多相关文章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热爱我们的祖国,让中华民族更加繁荣昌盛 。》---(中国北京华语社爱国主义宣传中心原中华人民爱国主义宣传中心 。)
人民商场网、人民商城网出售、中华军事网(关帝网)出售、北京民心网、中华新闻网出售、国民新闻网(国民官网)出售
爱国宣传中心资金紧缺,欢迎各界人士捐助。北京华语社收款地址:中国工商银行(621226 1717005970049)杨志强收
本网站发布宣传文稿,(网站首页)每篇文章宣传费三百元,欢迎各企事业单位联系发文 邮箱:903238507@qq.com
华语新闻网:《中华新闻网》--官网。版权所属单位:北京市华语社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5MA005MBT1R.
Copyright@2012-2032 华语官网(华语新闻网)联系电话: 17611656736、17071410443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华语社: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225号 邮箱: zhonghuaxinwen@163.com 微信:zhonghuaxinwenwang
北京市华语社办公新址:北京市房山区城关街道顾八路1区1号,原办公电话:010-56184148因迁址无法使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北京华语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北京华语社爱国主义宣传中心(原中华人民爱国主义宣传中心)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