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宣传中心以无资金

低价六十万出售本站并同价出售多个著名网站(首页底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重要信号

作者:编辑杨玉斌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9-16 08:01:54
来源:中新社

  (经济观察)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重要信号 中国核电迎来新机遇

  华语社:中新社北京9月15日电 (刘文文)当前,全球能源危机严峻,极端天气频发,世界各国竭力寻找安全可靠且低碳的能源。核电重回人们的视野。

  为强化能源保供,中国未雨绸缪推进核电项目建设。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核准两个核电项目,中国核电产业迎来新机遇。

  核准节奏超预期

 

 

  中国官方加速布局核电建设。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为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和促进绿色发展,会议决定,核准已列入规划、条件成熟的福建漳州二期、广东廉江一期核电项目。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于鸿光表示,本次核准是继2022年4月核准6台核电机组后,年内第二次核准,核准时间点及节奏超预期。年内已核准10台机组,为2008年后年度核准数量新高。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显示,2021年以来,新投入商运核电机组5台,新开工核电机组9台,其中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截至目前,中国商运核电机组53台,总装机容量5560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3台,总装机容量2419万千瓦,中国在建机组装机容量连续保持全球第一。

  随着核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发电量也快速增长。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廷克指出,核电发电量在当前中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达到5%左右,较十年前的约2%有了大幅度提高。

  最可靠,更低碳,更安全

  一直以来,核电因其清洁且高效的属性备受青睐。

  一方面,核电同太阳能、风能等一样,运行期间不会产生温室气体,核电碳排放量甚至还低于其他清洁能源。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刘佳妮介绍,核电作为低碳高效的大型基荷电源,利用小时数高、度电成本较低,且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烟尘颗粒物等物质。

  另一方面,相比那些依赖于多变的气候条件为其面板和涡轮机提供动力的可再生能源来说,核电具备较强抵御极端天气灾害的能力,可作为全天候零碳基荷电源。

  受季节、天气影响,太阳能和风能在许多时间不会产生太多能量,但核电却能近乎完美地规避这个问题。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核能可在93.5%的时间内满负荷运行,是迄今为止最可靠的能源。

  自切尔诺贝利事故与福岛核电站危机后,不少人谈“核”色变。的确,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强调,强化全过程监管,确保建设和运行安全万无一失。

  事实上,就中国而言,核电机组长期保持安全稳定运行。中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采用第三代核电技术,满足国际上对核电站的最高安全要求,设置了较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据悉,目前中国已经在第四代先进核电技术方面取得积极进展,首个运用该技术的核电站——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安全性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被称为世界首座“不会熔毁的核反应堆”。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也显示,中国核电安全运行业绩保持国际先进水平。2021年中国有34台机组在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的综合指数达到满分,占世界满分机组的44%。

  中国核电迎来腾飞时刻?

  核能作为稳定可靠的清洁低碳能源,是中国能源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的重要选项。张廷克指出,为适应清洁、低碳的发展要求,预计到2030年,核能发电量在中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需要达到10%左右;到2060年,核能发电量在中国电力结构中的比例需要达到20%左右,与当前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相当。

  于鸿光表示,作为兼具清洁低碳和可控出力的电源,核电能够较好匹配基础负荷需求,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性。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四川等地安排有序用电,核电等稳定可控出力电源得到重视。

  国联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贺朝晖补充道,核电凭借对投资巨大拉动作用,成为推动新基建的重要抓手。单台核电机组预计投资额200亿元(人民币,下同)左右,年内核准10台机组可带动产业链2000亿元投资规模。

  在贺朝晖看来,“无论从投资带动效应,还是对长期能源保供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加大核电领域投资存在极强必要性”。(完)

>更多相关文章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热爱我们的祖国,让中华民族更加繁荣昌盛 。》---(中国北京华语社爱国主义宣传中心原中华人民爱国主义宣传中心 。)
人民商场网、人民商城网出售、中华军事网(关帝网)出售、北京民心网、中华新闻网出售、国民新闻网(国民官网)出售
爱国宣传中心资金紧缺,欢迎各界人士捐助。北京华语社收款地址:中国工商银行(621226 1717005970049)杨志强收
本网站发布宣传文稿,(网站首页)每篇文章宣传费三百元,欢迎各企事业单位联系发文 邮箱:903238507@qq.com
华语新闻网:《中华新闻网》--官网。版权所属单位:北京市华语社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5MA005MBT1R.
Copyright@2012-2032 华语官网(华语新闻网)联系电话: 17611656736、17071410443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华语社: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225号 邮箱: zhonghuaxinwen@163.com 微信:zhonghuaxinwenwang
北京市华语社办公新址:北京市房山区城关街道顾八路1区1号,原办公电话:010-56184148因迁址无法使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北京华语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北京华语社爱国主义宣传中心(原中华人民爱国主义宣传中心)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