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健身、坚守岗位--朋友圈里过新年
华语社:新华社南京2月13日电 特写:“朋友圈”里“过大年”
新华社记者沈汝发
看大戏、忙健身、坚守岗位……传统与现代交织、休闲与奋进相融,在微信朋友圈日益普及的当下,记者从中管窥到多姿多彩的新年风尚。
看大戏、拜大年 传统“年味”浓
大年初二,一场新春文艺巡演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万盈镇顾灶村党群服务中心举行,吸引了许多村民观看,锣鼓声、掌声、欢笑声不断。据大丰区文广旅局发布的信息,2024年春节期间,全区各乡镇陆续开展了民俗文艺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形式多样的庆新春活动。
“新春戏曲嘉年华”“文化惠民生 戏曲进万家”……春节期间,“新年看大戏”在朋友圈里刷屏了。不少微友拍下精彩的演出视频,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氛围。
南京市浦口区在非遗馆举办了龙年新春文化展,展示了100余幅龙年主题作品。这些作品有版画、国画、儿童画、葫芦画、面塑等各种形式。沉浸式的非遗体验吸引了许多市民带着孩子来体验。一位微友发朋友圈说:“现在过年真热闹,儿时的感觉又回来了。”
拜年也是春节期间的传统文化习俗。一位微友在春节期间跟随母亲给一位103岁的长辈拜年。“耳聪目明,思维清晰,看上去比百岁大寿时还精神。临走时还记得叫儿子给我拿红包。”这位微友写道,“年味,不仅是鞭炮、烟花,更重要的还是‘人情’。”
记者在朋友圈里看到,不少微友返乡过年,随着乡村民俗文化的振兴,不少优秀的传统习俗被传承、发扬。
健身观影、放空 新年“新风尚”
大年初一,跑步14公里;初二,跑步13.14公里。在朋友圈里,一位“健身达人”以跑步庆祝新年。“年少时觉得故乡很大,怕迟滞我追逐梦想的脚步;中年时觉得故乡很小,怕藏不下我的记忆。”这位微友用诗般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情感,“黄昏乡村小跑,陪父母围炉煮茶,闲书为伴。”
知名演员贾玲的贺岁电影《热辣滚烫》激发起不少微友的健身热情。一位微友发朋友圈说:“贾玲200多斤时候我120,贾玲112斤了,我还是120,这怎么能行?”大年夜她健身消耗719大卡,大年初一1066大卡,“2024加油!”
春节期间的贺岁电影在朋友圈也刷屏了。不少微友选择在电影院观看电影。一名微友被一部电影的台词所打动,“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他对这部电影展现出的“情、理、法冲突时的压抑感”也赞美有加。
在忙碌了一年之后,还有不少微友选择了在春节期间“放空”。“好多年没有这样,春节在家乡安安静静呆着,轻松自在。”一位家在安徽泾县的微友写道,“故乡确是奇妙的所在,它不喧嚣不世故也不变迁,就在你疲惫的时候欢迎你回来。”
和家人在小广场上放烟花、在老城区的小巷漫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身心愉悦的放松方式,成为新年“新风尚”。
坚守岗位 蓄积力量“龙年龘龘”
春节是休闲的假期,但记者通过朋友圈看到,还有不少人坚守在岗位上。一位微友转发了南京警方的微信公号信息,《藏蓝“警”色,守护金陵夜空的灿烂》。“今年春节,南京在非禁放区设立了20处烟花集中燃放点。”微信公号写道,“在漫天烟火中,现场值守的民警辅警坚守岗位,用藏蓝的身影和闪烁的警灯,为群众构筑起一道最坚实的‘安全墙’。”
同样坚守岗位的还有消防人员。一位微友转发的一篇新闻讲述的是连云港市消防员守护音乐烟火晚会的故事,“在当晚执勤过程中,消防救援人员共协助6辆私家车成功从泥地脱困。”
记者朋友圈里有一位从事水产行业的微友。大年初二晚,他发了一条朋友圈:“小伙伴们大年初一就开始忙碌,没有时间玩,也没有时间走亲访友,只为了大家在春节期间吃上好的螃蟹。”
“新的一年,祝愿您,嘴角是笑意盎然,心上是凛冬散尽,眼里是星河长明。”朋友圈里满满的祝福,告别兔年,迎来龙年。
>更多相关文章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推荐信息